香烟有没有保质期(香烟有没有保质期和生产日期)
家庭茶知识手册
判断新茶与陈茶,可从3个方面进行综合辨别:
首先,可以根据茶叶的色泽分辨陈茶与新茶。绿茶色泽青翠碧绿,汤色黄绿明亮;红茶色泽乌润,汤色红橙泛亮,是新茶的标志。
其次,可从香气上分辩新茶与陈茶。现代科学分析表明,构成茶叶香气的成分有300多种,它们在茶叶贮藏过程中,既能不断挥发,又会缓慢氧化。因此,随着时间的延长,茶叶的香气就会由高变低,香型就会由新茶时的清香馥郁而变得低闷混浊。
第三,可以从茶叶的滋味去分辨新茶与陈茶。因为在贮藏过程中,茶叶中的构成滋味的物质,有的分解挥发,有的缩合成不溶于水的物质,从而使可溶于茶汤中的有效滋味物质减少。因此,不管何种茶类,新茶的滋味都醇厚鲜爽,而陈茶却显得谈而不爽。
总之,新茶给人以色鲜、香高、味醇的感觉。而贮藏1年以上的陈茶,纵然保管良好,也难免会出现色暗、香沉、味薄之感。只是由于贮藏方法不同,变化程度有大有小罢了。至于保管不好,而发生茶叶潮变,或沾染某种异味则另当别论。
什么是春茶、夏茶、秋茶、冬茶呢?我国长江中下游是主要产茶区域。一般来讲,春茶是指当年5月底之前采制的茶叶;夏茶是指6月初至7月底采制的茶叶;而八月以后采制的当年茶叶,称为秋茶10月以后就是冬茶了。
以绿茶为例,春茶由于茶树休养生息了一个冬天,新梢芽叶肥壮,而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使春茶色泽翠绿,叶质柔嫩,毫毛多,叶片中有效物质含量丰富。所有,春茶滋味鲜爽,香气浓烈,是全年品质最好的时期。而夏季时,茶树生长迅速,叶片中可溶物质减少,咖啡碱、花青素、茶多酚等苦涩味物质增加。
因此,夏茶滋味较苦涩,香气也不如春茶浓。秋季的茶树已经过两次以上采摘,叶片内所含物质相对减少,叶色泛黄,大小不一,滋味、香气都较平淡。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品质特征,可以从干看也可湿看。干看,即从干茶的色、香、形上加以判断。湿看,就是根据茶汤来判断。
从干茶来看,春茶红茶乌润,绿茶翠绿。茶芽肥壮重实,有较多白毫,条索紧结,珠茶颗粒则圆紧。且香气鲜浓、馥郁。
夏茶红茶色泽红润,绿茶色泽灰暗。茶叶轻飘松宽,嫩梗宽长,且红茶、绿茶条索松散,珠茶颗粒构泡。
秋茶绿茶色泽黄绿,红茶色泽暗红,茶叶大小不一,叶张轻薄瘦小,香气较为平和。
在购茶时还可从偶尔夹杂在茶叶中的茶花、茶果来判断是何季茶。如果发现茶叶中夹有茶树幼果,其大小近似绿豆时,那么,可以判断为春茶。若幼果接近豌豆大小,那么,可以判断为夏茶。若茶果直径已超过0.6厘米,那么,可以判断为秋茶。不过,秋茶期间,由于鲜茶果的直径已达到1厘米左右,一般很少会有夹杂。自7月下旬开始,直至当年8月,为茶树花蕾期,而9-11月为茶树开花期。所以,如发现茶叶中杂有干茶树花蕾或干茶树花朵者,当为秋茶了。只是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通过筛分、拣剔,很少会有茶树花、果夹杂。因此,在判断季节茶时,必须进行综合分析,方可避免片面性。
从湿茶看,茶叶冲泡后下沉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绿茶汤色绿中显黄,红茶汤色红艳现金圈;茶叶叶底柔软厚实,正常芽叶多者,为春茶。
茶叶冲泡后,下沉较慢,香气稍低;绿茶滋味欠厚稍涩,汤色青绿,叶底中夹杂铜绿色芽叶;红茶滋味较强欠爽,汤色红暗,叶底较红亮;茶叶叶底薄而较硬,对夹叶较多者,为夏茶。
茶叶冲泡后香气不高,滋味平淡,叶底夹有铜绿色芽叶,叶张大小不一,对夹叶多者,为秋茶。
高山茶与平地茶如何区分?多数高山茶与平地茶相比,都有香气高长,滋味浓郁的特点,所以有“高山出好茶”之说。高山出好茶,是由优越的茶树生态环境造成的。茶树的原产地在我国西南部的多雨潮湿的原始森林中,经过长期的历史进化,逐渐形成了喜温、喜湿、耐荫的生活习性。高山之所以出好茶就在于那里优越的生态条件,正好满足了茶树生长的需要。
高山出好茶,是由于高山的气候与土壤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在制作时工艺精湛,茶叶的品质将更高。同样,只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雾较多,湿度较大,以及土壤肥沃,土质良好,即使不是高山,但具备了高山生态环境的地方,也会生产出品质优良的茶叶。
高山出好茶不是绝对的。对主要高山名茶产地的调查表明,这些茶山都集中在海拔200-600米之间。海拔超过800米以上,由于气温偏低,往往茶树生长受阻,且易受白星病危害,用这种茶树新梢制出的茶叶,饮起来涩口,味感较差。
高山茶与平地地茶相比,由于生态环境有别,不仅茶叶形态不一,而且茶叶内质也不相同。高山茶新梢肥壮,色泽翠绿,茸毛多,节间长,鲜嫩度好。由此加工而成的茶叶,往住具有特殊的花香,而且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且条索肥硕、紧结、白毫显露。而平地茶的新梢短小,叶底硬薄,叶张平展,叶色黄绿少光。由它加工而成的茶叶,香气稍低,滋味较淡,条索细瘦,身骨较轻。
假茶中还有一种拌花茶,主要用来假冒熏花茶。熏花茶,又称花茶、香花茶、香片等。它以精制加工而成的茶叶(又称茶坯),配以香花窨制成的,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茶叶品类。窨制熏花茶的原料,一是茶坯,二是香花。茶叶疏松多细孔,具有毛细管的作用,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气和气体。熏花茶窨制就是利用茶叶吸香和鲜花吐香两个特性,一吸一吐,使茶味花香合二而一。
薰花茶经窨花后,要进行提花,就是将已经失去花香的花干,通过筛分剔除,尤其是高级薰花茶更是如此,只有少数香花的片、末偶尔残留于花茶之中。只有在一些低级熏花茶中,有时为了增色,才人为地夹杂少量花干,但它无助于提高熏花茶的香气。所以,对成品熏花茶而且言,它并非是由香花和茶叶两部分构成的。只是茶叶吸收了鲜花中的香气而已。
拌花茶,就是在未经窨花和提花的低级茶叶中,拌上一些已经过窨制、筛分出来的花干,充作花茶。这种茶,由于香花已经失去香味,茶叶已无香可吸,拌上些花干,只是造成人们的一种错觉而已。所以,从科学角度而言,只有窨花茶才能称作熏花茶,拌花茶实则是一种假冒花茶。
区分熏花茶与拌花茶,通常用感官审评的办法进行。购买时,只要用双手捧上一把茶,用力吸一下茶叶的气味,有浓郁花香者,为熏花茶;茶叶中虽有花干,但只有茶味,却无花香者,是拌花茶。倘若将茶叶用开水冲泡,只要一闻一饮,判断有无花香存在,更易作出判断。但也有少数假花茶,将茉莉花香型的一类香精喷于茶叶表面,再放上些窨制过的花干,这就增加了识别的困难。不过,这种花茶的香气只能维持1-2个月。以后就消失殆尽。而且,用天然鲜花窨制的熏花茶,香气纯清,而喷香精的花茶,则有闷浊之感。所以,即使在香气有效期内,也可凭对香气的感觉将其区别出来。
茶叶买来不可能在短期内就喝完,所以必须懂得如何保存茶叶。茶叶很容易吸收湿气和异味,因此,茶叶的贮存方式就显得特别重要。要使茶叶在贮存期间保持其固有的颜色、香味、形状,必须让茶叶处于充分干燥的状态下,绝对不能与带有异味的物品接触,并避孕暴露与空气接触和受光线照射,还要注意茶叶不要受到挤压、撞击,以保持茶叶的原形、本色和真味。
装茶叶材料必须是无味的、防潮性好的,贮存器具要严密不透气,贮存的场所要干燥、通风,没有潮气、樟脑丸、肥皂、香烟等异味污染的地方。茶叶买回来之后,可以用小罐子分装少量的茶叶,以便随时取用,其余的茶叶则大罐子密封起来。罐子最好是锡罐,纸罐也不错,但不能有异味。如果是铁皮罐,则要用双层盖的,盖口的缝隙可以用胶纸封紧,罐外则套两层纸袋,然后再把袋口扎好。
其实,干燥的热水瓶也是很理想的贮存器具,因为,热水瓶里洁净无味,温度稳定而且隔绝空气,故湿气难以侵入,贮藏的效果很好。
以锡箔真空包装也很好。茶叶装入瓶罐之后,瓶口要用无味塞子盖好,缝口用胶布封紧,有一点要特别注意,装茶叶的时候,要尽量装满不留空隙,可减少罐内的空气,以利于保持茶叶的品质。
原则上茶叶买回来之后,最好尽快的喝完。绿茶以在一个月之内趁新鲜喝完最好。其余如半发酵或全发酵茶,也要在半年内喝完。否则,等来年春茶出来,你的茶就成了陈年茶了。茶叶如果放太久,有点潮味,可以放在烤箱中稍微烤一烤,茶叶又会产生新的风味。
茶叶是疏松多孔的干燥物质,收藏不当,很容易发生不良变化,变质、变味和陈化,就不能喝了。造成茶叶变质、变味和陈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水分、氧气、光线。这些因素经个别或互相作用而影响茶叶的品质。因此,不让茶叶受到温度、水分、氧气、光线的伤害,是保存好茶叶的首要工作。
温度愈高茶叶品质变化愈快,平均每升高10℃,茶叶色泽褐变速度将增加3-5倍。如果把茶叶贮存在0℃以下的地方,较能抑制茶叶的陈化和品质的损失。
茶叶的水分含量在3%左右时,茶叶成分与水分子呈单层分子关系。因此,可以较有效地把脂质与空气中的氧分子隔离开来,阻止脂质的氧化变质。当茶叶的水分含量超过5%时,水分就会转变成溶剂作用,引起激烈的变化,加速茶叶的变质。
茶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维生素C的氧化,以及茶黄素、茶红素的氧化聚合,都和氧气有关,这些氧化作用会产生陈味物质,严重时会破坏茶叶品质。
光线的照射,加速了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对贮存茶叶有极为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叶绿素易受光的照射而褪色,其中紫外线最为显著。
因此,若想常有新鲜的好茶喝,首先在买茶叶时要特别留意其包装的品质。买回来后,要选择适当的地方存放。
茶叶包装一般分为真空包装、无菌包装、充气包装、除氧包装、普通包装等五种。这些包装好的茶叶,如果没有拆封,只要存放在阴凉干燥的位置,可保存半年到一年。
一般家庭保存已经拆封的茶叶,可用以下几种方法:将茶叶贮存在一般冰箱的贮藏库,贮藏库内最好不要再贮藏其它东西;用整理干净的旧式热水瓶,将拆封的茶叶倒入瓶内,塞紧塞子存放;用干燥箱贮存茶叶也是好办法;可用陶坛存放,坛内底部放置双层棉纸,坛口放置两层棉布而后压上盖子;可用双层盖子的坛子存放,以纸罐较好,其它锡罐、马口铁罐等都可以,罐内还是需先摆一层棉纸或牛皮纸,再盖紧盖子。
茶叶最好少量购买,或以小包装存放,减少打开包装的次数,避免一再接触空气,如此就既能保质,冲泡时也方便。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余悦教授,著名茶文化专家、民俗研究专家,“中国茶文化学”首倡者与理论奠基人,“悦读茶书会”倡导者与推动者。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茶文化重点学科带头人,《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总主笔、全国《茶艺师》培训鉴定教材主编,中国民俗学会茶艺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万里茶道(中国)协作体副主席,江西省民俗与文化遗产学会会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曾任《文艺理论家》、《内部论坛》、《鄱阳湖学刊》主编,《江西社会科学》杂志社社长、主编,江西省期刊协会副会长,获得首届江西省“十佳出版工作者”、首届江西省“十佳期刊编辑”等荣誉称号;兼任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茶艺导师、南昌女子职业学校高级茶艺顾问、江西广播电视大学茶文化专业建设委员会主任等。
主持全国和省级课题16项,发表论文200多篇,《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多篇;撰写书籍60多本。多次到美国、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进行讲学与交流。
悦读茶书会
悦读茶书,悦读好书,悦读社会,悦读世界。欢迎关注!
更多阅读,敬请期待
云霄香烟货源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