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片出售价格(2021年竹片价格)
安正兴正在编织背篓
常年的的竹制品制作,让安正兴的手掌变得树皮般粗糙
杨学芬展示剖好的篾片,薄如蝉翼,这用来编制竹筛
杨学芬正在进行竹筛编织
只需将将编织好的竹篾缠绕固定在底托上即可完成竹筛制作的整个工序
“小锯子,篾刀子,篾匠师傅卷袖子;竹片子,细芊子,哥哥嫂嫂编篓子。”这是流传在威宁自治县兔街镇乐园村篾匠寨的一首民谣。
在盛产竹子的兔街镇,随处可见村民们用竹篮、竹篓装粮食、水果,用米筛过滤谷物,使用竹器具的农户比比皆是。村民将砍来的竹子削成细条,处理后编成各种各样的竹器,精美的外观和独到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在这个以竹编工艺著称的寨子里,男女老少都是名副其实的篾匠,乐园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篾匠寨。
安正兴:“家有万贯,不如一技在手”
夏日午后的一场小雨,让空气更加清新,混合着泥土清新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穿过一条林间小道,便来到了乐园村,刚走进安正兴的家中,就看到一条条篾片在他手中上下翻飞,另外一个小房间里错落的放着竹篮、背篓、簸箕等各种篾制品。
今年51岁的安正兴,面容可掬,皮肤黝黑,有些腼腆,世代居住在乐园村篾匠寨,他从十三四岁开始学习竹编手艺,是一位从事竹篾编织手艺近40年的老艺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一有空闲就想编织点篓篓筐筐。”安正兴说。
据安正兴介绍,篾匠寨有几十户人家,几乎家家都做竹制品,已传承了数百年,一直从未间断过,有做大件的、有做小件的。每一条竹片,都要经过几十次打磨,然后放在最适合的位置上,最终成为一件美妙的艺术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勤劳的篾匠寨群众,靠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烤烟种植、核桃种植、外地优良品种牛羊养殖等产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今年轻人都不愿意学竹编这门手艺,加上各种塑料生活用品逐渐取代了竹编制品,竹编这种薄利的手艺也日渐被年轻人遗忘。
在安正兴的记忆里,他父亲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每逢赶集的日子,父亲就会背着编制好的竹制品到外面去售卖,靠这门手艺养活了一家人。
家有万贯,不如一技在手。在年幼的安正兴心里,篾匠这一行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铁饭碗”,所以在十三四岁时,他就跟着父亲学习编织竹器。
“学竹篾匠是很苦很累的一件事,特别是刚学的时候连竹子都剖不开,由于刚剖开的竹子十分锋利,一不小心就会被竹片划破手掌。”安正兴伸出满是老茧的手,只见他的手掌就像树皮一样粗糙,十根指头就像树根一样僵硬,手指和手掌到处是被篾片刮伤留下的痕迹。
“手掌不被竹子划破千百次,这门手艺是学不成的。”安正兴说。
在现场,安正兴饶有兴致地拿出工具展示一番,只见一条长凳上摆放着锯子、篾刀、刮刀等,手把处已磨得光滑蹭亮。随后安正兴一手握刀,一手扶竹,一刀下去,只听“啪”地一声脆响,碗口粗的竹子就被劈开一道口子,这时把劈刀夹在竹缝口顺势下推,竹节就随刀而开,经过多次对剖,一根偌长的竹子,一会儿就被剖成粗细均匀的竹片了。
安正兴介绍,篾匠手艺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劈篾,把一根完整的竹子劈成各种各样的篾。首先要把竹子劈开,一根青竹对剖再对剖,剖成竹片,再将蔑黄和蔑青剖拆开,分成韧性较好的青竹片和忍性较差的黄竹片,然后再根据需要把篾青剖成青篾片或青篾丝。
由于竹的青篾丝柔韧且极富弹性,技术好的师傅可以剖成比头发还细的青篾丝,青篾丝最适合编织细密精致的篾器,可加工成各类极具美感的篾制工艺品。但因为没有销路,青篾丝做的工艺品现在基本没有人做。柔韧性差的篾黄则用来编制簸箕等竹篾制品。
“安正兴编织的竹制品精致紧密、轻巧耐用,附近村里好多人都到他家里来定做。虽然我们这里现在还有40多个篾匠,但经常做的已经没有几家了,这种传承了几千年的手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正在悄然消逝,希望篾匠的手艺能有人传承下去。”说起竹编技艺,乐园村王支书不无忧虑。
杨学芬:竹编已成为生活最主要的一部分
现年62岁的杨学芬,一位命苦的老人,年轻时丈夫便去世了,她独自一人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对很多人来说这已是最大的不幸,然而对她来说,苦难才刚刚开始。杨学芬一生育有三个孩子,但三个孩子都先后被厄运加身,一男一女不幸英年早逝,另一个女儿结婚没几年也死了丈夫。
如今,当谈及这些过往杨学芬一脸平静,似乎在诉说着别人的故事,也许生活的磨难已使得她麻木了。
当笔者向她说明来意后,杨学芬颇有兴致,通过交流得知杨学芬从16岁开始学习竹编手艺,一直以来就从未间断过 ,她就靠着这门手艺养活一家人,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她的手艺在方圆数十里可谓是名声在外,编制的竹制品销售得格外好。
现在竹编更是成了她生活最主要的一部分。由于年迈,家里又没有劳动力,毫无收入的杨学芬现在就靠平时编织点簸箕、竹篮、竹筛等,赶集的时候带到街上,赚点钱补贴家用,维持自己的生计。
谈起竹编这门手工技术,杨学芬颇有心得:“做这行的,需要有技术,技术不好的话做出来也卖不了,我的技术还可以,毕竟做了几十年,很多东西,我看了一眼,想一想就知道怎么做了。”
杨学芬随手拿起墙角的一根竹管,动作麻利,“啪啪”几下就熟练地把竹子劈成大小均等的4条竹篾,再劈成各种宽度和厚度的篾丝、篾片,浸在水中湿润泡软,接着在刮刀上刮光亮。篾片处理结束后接下来就是编织工作,编竹筛首先要用竹篾围织成圆形底托,再纵向继续添加围篾,一直达到所需的高度,最后将从底部弯起的竹篾缠绕在一个圆形的竹圈上,固定在底托身上成为完整的竹筛。
只见杨学芬双手娴熟地抽拉着竹条片,竹片从手指缝中飞快地穿进穿出,不一会儿一个精致的竹筛便初见雏形,但要编织一个完整的竹筛却需要花一番心思。
杨学芬说,编织竹制品要有耐心,花一整天时间最多也只能编两个竹筛。刚开始学的时候,常常编不好,要么太松散,要么歪歪扭扭的,样子很难看。
王支书告诉笔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篾匠这一行当竞争最激烈的时期。虽然当时老百姓对竹器的需求不少,但竞争对手也很多。当时他们每天都憋足了劲,力求把自己的手艺做到最佳,以赢取更好的销路。”
和几十年前激烈的竞争形成鲜明对比,如今整个乐园村篾匠寨里像杨学芬这样仍在专门从事竹器编织的手工艺人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因为比起相对笨拙、价格又略高的竹制品,大家更喜欢使用便宜又轻便的塑料盆和塑料袋。现在购买竹编产品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纪又念旧的老顾客。
安正兴、杨学芬这些竹编老艺人在坚守的,其实不仅是一份维持生计的手艺,更是对传统竹编这一“非遗”的坚守。(文/图 祖文韬 李芳 柳勇)
继续阅读:娱乐 手工艺 竹子
此文由 热点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娱乐» 渐行渐远的竹编手工艺 ——探访威宁自治县兔街镇乐园村的竹编艺人们
云霄香烟货源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